北京四中名师访美暨北京四中美东校友分会成立

2017年10月,王兆骥、顾德希、王经环、凌文伟、潘廷宏五位恩师在谢涛师兄的陪同下前往美国,来看望远在万里之外的师兄弟姐妹。

http://mp.weixin.qq.com/s/DqESUkjnKE1K2BI1jZjJOQ

“ 

我叫谢涛,八三到八九年在四中读书,现在是一个谢顶但不油腻的中年大叔。从加入校友基金会到协助百十年校庆圆满落幕,约莫已有十个月的光景。能回到母校工作总有一种牛哄哄的感觉,校园里熟悉的景致经常勾起我对中学生活的回忆,但时间久远,记忆往往模糊,偶然抒发的感慨还总在微信群中被同学指摘,我理解他们:这是一种嫉妒

很快我被安排了一份让他们嫉妒到冒酸水的工作:陪同王兆骥、顾德希、王经环、凌文伟、潘廷宏五位恩师前往美国,去看望远在万里之外的师兄弟姐妹。

仰赖纽约、华盛顿、北京三地校友的张罗,我们一行六人踏上了飞往纽约的CA989航班,14个小时后,我开始意识到原来我是一个眼窝儿这么浅的人。”

第 2 篇

– 重逢 –

第一站

地点:纽约

时间:10月14日
“ 

远远地看到昔日恩师,很多同学的眼泪就冲出来了。我无法体会此刻他们心里的百转千回,却可以浓烈地感受到那种游子归乡有千言委屈但不能说有万语思念又道不出的心情,最后哽咽着轻声问一句:老师您身体怎么样……”

随着97届校友黄继汇的一声:

“上课了,同学们请坐好!”

跨越了四十多届的校友聚会开始了。

王兆骥老师首先发言:“同学们,大家好!没有想到远在纽约还有这么多……”

一向严厉的王老师刚开口便难以自已,哽咽掩面,台下的校友也是泪眼婆娑

聚会时好多校友都回忆当年做教导主任的王老师威严得让大家害怕,比如严格地巡查宿舍,比如“抓捕”捣乱分子到教务处训话,比如总是生气地站在通往食堂的必经之路上”威慑”狂奔的打饭大军(大家路过老师时立刻乖乖地改狂奔为踱步)。87届校友叶清回忆王老师抓早恋问题最严厉:“男同学不许向女同学发信号,即使男同学发了信号,女同学也不许接信号!”

王老师呵呵笑着说:“过去管理大家严格了点,跟大家道歉。这次来访,同学们搀着扶着领着,管起了我们,我很幸福。

顾德希老师在许多学生心中是男神一般的存在,此行专门做了一首诗,为大家朗诵并即兴讲解,让校友们都有幸聆听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咫尺天涯无异路,去国万里无孤云。”

听到这里台下许多校友默默落泪,去国万里,在异乡打拼,心里那点小委屈被老师一句诗几句话冲得烟消云散。

“凤凰台上凤凰舞,依稀台前幼鸾刍”。

这是诗的最后一句,老师们依稀记得我们当年的稚嫩,也在夸赞今天的我们。台下的校友中确有不少已是各行业精英和各界专家学者。昔日的幼鸾,如今都在展翅翱翔。但即使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过着平凡的日子,四中给予我们的营养,仍支持着我们砥砺前行。

凌文伟老师21岁进四中就当了班主任,这次来纽约聚会的同学有凌老师1963届的学生娄宾,也有2010届的学生刘雪霏,凌老师的桃李跨越了近半个世纪,正如他在现场演唱的《小草》一样:“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93届校友宇宙回忆,凌老师喜欢把考卷放在外面窗台上,先进来讲课,学生一看没考卷,暗喜,然后凌老师轻轻一笑,从外面拿来考卷,开考。88届校友郭大海回忆,当时凌老师班上有个规矩,要是乒乓球比凌老师打得好,就可以数学课捣乱,但没一人挑战成功。当天来与凌老师合影聊天的同学络绎不绝,我们都担心老师身体吃不消,但是老师完全没有疲态,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不仅要能做数学难题,更要锻炼好身体。

王经环老师如当年一样四平八稳地出场,宠辱不惊地分享这辈子在四中的故事和退休后的传奇,特别是神神秘秘地讲了他给一位年轻的宗教领袖上课的故事,引得台下呼声连连。92届校友邓越回忆王经环老师当时教数学特别认真严谨,每一个细小的步骤都要求得非常仔细,也给他养成了认真的习惯。邓越说王老师的口头语是:“解剖一只麻雀”和“采一滴耳血”。王老师低调地笑着说:“年纪大了,我自己不记得这么说过了,看你们好我就高兴,真的高兴。”我们听了鼻子一酸,王老师没给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他就是这样认认真真做事,一点一滴地影响我们,这影响就是一辈子。

潘廷宏老师也是四中校友,他今年已经71岁了,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脸上永远带着开怀的笑容,猛的一看还以为不到60岁。他有着一颗年轻的心,让同学们称他”潘哥”。潘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他的处世哲学 “多看人长处、多帮人难处、多想人好处”。92届校友黄超睿回忆潘老师嘴上常常说崇拜“虎妈”, 但是从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一点影子。当年学生还没入校,潘老师就已经冒着酷暑对很多学生进行家访了,从学习到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关怀备至。每年春节,班长王艇同学就带着一帮人去给老师拜年,说是拜年,最后就在潘老师家里蹭饭, 三年一年比一年吃的好。潘老师对自己教过的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 并且常常在微信里念叨, 他是多么为我们引以为豪, 又是多么的想念我们。

王兆骥老师代表北京四中校友促进教育基金会祝贺北京四中美东校友分会成立,希望海外的游子们继续凝聚校友力量,修身齐家、回馈母校、兼济天下

新成立的北京四中美东校友分会是由纽约、华盛顿和波士顿校友发起、在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注册、聚集美国东部时区各州校友的非营利性组织。第一届校友会长由88届郭大海担任,92届黄岳任秘书长,93届吴琳任财务长。同时91届杨宇曦、88届顾征等校友担任董事会成员,另外组织各州十余名校友组成执委会,为各地校友提供服务和帮助,为四中校友子女成长提供平台,为四中母校发展贡献力量,在美东传承四中精神,打造海外校友的精神家园

聚会花絮

1

 一位校友因兴奋而一夜无眠,导致第二天无法开车来参加聚会。

2

三位校友不远万里从中国赶来纽约参加聚会。

3

北京八中派来卧底,感谢四中为她培养了优秀丈夫,学弟学妹们亲切称呼她为”八中的嫂子”。

4

班级”差生”攻克难关,成功娶到班级团支书。

5

老师”严防死守”仍挡不住一个班出了三对夫妻。

6

金雪和吴丹虹因两家孩子在中文学校同班而结识多年,聚会这天惊喜相见,发现她们不仅是校友,还同为顾老师的学生!“ 

第二天我的微信就被这次聚会的消息刷屏了,

校友们旅居海外积蓄在心底多年的情感喷薄而来。”

郭大海

88届

毕业后近30年没有回过母校,昨天在纽约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师们走进来看望我们,眼泪一下子就满眶了。在我介绍凌文伟老师的时候,原本是准备了一些轻松的段子,结果第一句话就哽咽了。好多校友发言的时候都是哽咽泪下,中学时光带给大家的是纯真的感情与真挚的回忆。永远感谢老师们对我们人生的启迪!顾德希老师为这次美国行特地赋诗一首,我在此取两句,”咫尺天涯无异路,去国万里无孤云” 。谢谢四中老师们的关怀,虽在异乡,我们不是孤云!

黄岳

92届

百十年四中校庆,对于常年旅居海外的四中学子而言,有些遥远。万里之外,只能想象着皇城脚下那片滋养我们的圣土,金秋美景中那个我们梦开始的地方。但做梦都想不到的是天上忽然掉下来名师团,10月14日,校友基金会把老师们送到了纽约!美东的校友沸腾了, 83名报名的校友前后跨度43届,来自四面八方,不仅仅是纽约,还有多伦多、迈阿密、亚特兰大、波士顿,甚至还有北京赶来的。整个聚会无数人无数次落泪,就像离家多年的孩子见到父母,这一天,我看到了“幸福”的模样。校友的年龄虽然跨越半个世纪,但大家惊奇地发现我们没有距离,因为我们分享着同样的理念,因为我们被同一群老师教导,那是四中不变的传承。

毛若涛

85届

我八五年从北京四中毕业后就到美国专攻小提琴演奏,多年之后就与大部分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失联了。感谢北京四中校友基金会安排的五位老师来美东参观,当我见到曾在32年前教过我的老师们时,在心里埋藏多年的记忆一下子涌上了心头。他们的脸上都添了岁月的痕迹,然而使我惊讶的是,他们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仍如当年,一丝未变!当他们一个个上台讲话,我坐在席间听时,突然有个奇妙的感觉:三十二年在瞬间消失,我又成了学生,回到了我中学的教室,在听他们讲课

我相信在那天,一七年十月十四号,绝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那种奇妙的感觉。在场有七十多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来自美加各地的四中校友。这次特别聚会不只是使许多校友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师,重温了中学时代美好的记忆,结识了更多新朋友,而且更是见证了一个可贵的传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忘记曾培育过你的地方、曾教过你的老师;并努力把这个好传统传承下去。北京四中不止教给了我们许多书本上的知识,也教给了我们这一可贵的传统。今天的聚会再一次使大家亲身体会到四中那跨越时空的凝聚力和魅力。

第二站

地点:华盛顿

时间:10月16-17日

在华盛顿白天,校友们争相陪同老师参观:做导游、做翻译、做挑夫;提供各种活动:逛大学、听歌剧、参观博物馆。大家都想和老师们多一点亲近的时间,有校友上班的间隙也跑出来一起吃午饭。

老师们参观时非常认真,仔细询问Out of Many, One这句刻印在美国国徽和美币上的国家箴言的含义。那神情,好像当初第一排的学生在听定理证明。

04届校友杨锐跟同学“炫耀”:“那天我陪老师们在街上走,看到一辆摩拜,潘哥很自豪帝都的共享单车打入美帝,想过把瘾,我就给潘哥扫了一辆。潘哥后来上飞机给我发来信息,说他回国只要看到小红车就能想起我了,下次再来一起骑车!虽然我觉得这样潘老师一天得想起我几百次,而我也得打几十个喷嚏,但是我一点也不介意哈哈。”

在华盛顿的晚上,校友们聚到餐馆,全体起立,像从前上课一样,跟老师们道:“老师好!”,老师答:“同学们好!”那一刻,好像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

大家都争抢老师身边的位子,每个人都有讲不完的感受,只恨和老师们说话的时间太短。

王兆骥老师一向是不苟言笑的,但是这次合影里王老师张张都是笑意盈盈。顾德希老师用磁性的嗓音给大家朗诵他写的诗。凌文伟老师深情献歌《小草》和《好人一生平安》。潘廷宏老师分享他用冷水洗脸的“冻龄”秘诀。王经环老师身体不适话语不多,可是仅仅因为91届校友杨宇曦给他临时买的药有效果而拉着她的手道谢了好几次。

大家的眼里都是亮亮的,是感激?是幸福?04届校友王峥说:“我感觉见到了亲人。”

“ 

每天都陆续有许多校友赶来与老师见面,有的握着老师的手久久不愿放开,好像一放开就又要再等几十年;有的默默坐在老师旁边一句话也不说,已经做爷爷的人了此刻却乖得像个孩子……

67届的叶少文师兄错过了聚会,在得知我们的行程后便奔驰几十公里而来,终于在我们即将进入候机大厅前的几分钟,与阔别了近50年的班主任见上了一面。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一面,可能就是最后一面。站在一旁的我被深深感染,几度落泪。”

第 3 篇

– 新的启程 -“ 

坐在返程的飞机上,回想在纽约和华盛顿的一幕幕令人热泪盈眶的场面,我不住地思索,到底是什么使得四中学子不论身在天涯海角,总能在安身立命之外呈现那么与众不同的气质?总说距离产生美,这次真的在万里之遥的美利坚,我真正感受到四中的情怀、四中的血脉、四中的“家族荣誉”。在每一位校友的诉说中,我渐渐看得清晰——四中学生始终都不是只关注考试成绩,更多是尊重能力和见识;四中老师从来都不是以师道尊严管理学生,更多是以自身修养向学生呈现人生中的楷模榜样;四中的校园从来都不怕青年才俊的花样翻新,更多是给予宽容和引导。每一位四中学生,不论来自北京的哪个角落,在短短的三年或六年中必然获得了自由与自信,这自由给予我们只唯实不唯上的从容,这自信给予我们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大胆创新的能力,还有每一位老先生虚怀若谷的教化也使我们早早知道天外有天的道理,何为四中的气质?——只唯实,敢为先,不逞强。”

“ 

教给我们这些做事做人道理的恩师们都如顾老师赠诗中所言“凤凰台上凤凰舞,依稀台前幼鸾刍”。相信我们的每一个成功,老师们都会欣慰地看着我们凤舞九天。

四中在我们身上打下深深的人格烙印,我们认同“她”就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老师们一直对我们说,“今日你以四中为荣,明日四中以你为荣”,我更希望:明日四中以“我们”为荣!希望无论在哪个国家、说着哪种语言、从事什么工作,只需一句“我也是四中的”便可欣喜相认,并肩互信,让我们一起努力,作为“北京四中人”为四中增添“家族的荣誉”。”

文字|谢涛/杨宇曦/黄岳/吴丹虹

图片|满云彤/吴晓喻/白汉赢

编辑|范小彤

审核|李一川